為人父母的都想要自己的子女出頭天 他們都不想教出「失敗」的子女
所以就想要知道有什麼「必勝」的塑子之道
不過從沒聽說過有一種學問叫作「育兒學」(其實應該也沒有)
這樣一來 自然只能借鑑其他人的育兒心得 參考一下別人到底如何教出「成功的例子」
在沒有「學術基礎」的支持下 良莠不齊的育兒釣魚文 就有機可乘充斥在我們的周圍
(其實就算有基礎,也有一大堆奇怪的科學論文啦…)
一般來說 被借鑑的「其他人」都是有名的名星啊 有錢人啊什麼的 很少是真窮的
雖然也有一些會說自己小時候沒錢很慘很慘QQQQ什麼什麼的讓人可憐可憐
但是高達八成「現在」都是有錢的
而且這些「成功例子」不外乎都是讀大學賺大錢上流社會什麼的
就算哪天有人跟你說「成功不一定是要出人頭地 活得好好的就好」
被這麼多育兒文潛移默化過後 也難保你不會取笑他是「失敗者」所以才這麼說
記者短短半個小時的採訪 就圈出幾句大話(用大型字體的意思)概括了受採訪者養子數十年的經驗
對於專業的寫手來說 這些大話(同上)完全足夠寫成幾篇不同的版本 帶出不同的大道理
而被邀請發表「心得」受採訪者 在鏡頭和燈光照耀下 心裡中難道不會有那麼一絲嬌傲
難道不會 把自己養兒育女的過程美化 把自己失敗的地方掩飾?
這些教學文章的內容 目測高達九成 具體的程度 就連神奇寶貝精靈寶可夢的遊戲攻略也比不上
難道家長們就這麼讀個十篇八篇 按著那些長短不足四句的簡單信條
什麼不要強迫孩子 或者一定要孩子怎樣怎樣
真的能培養出驚天地泣鬼神的超級煞屁孩人嗎?
孩子的天性先不說 家長的思想和個性就已經各有所異
突然就把別人實踐的信條拿過來 家長們真的都能如實地用在自己身上嗎?
帶著半斤八兩的膚淺思想準備 卻不知道信條和自己相性根本不好
在不知不覺間慢慢變質 最後就連自己已經暗地摒棄了這些信條 也仍不自知
更可恥的把這些「教子心得」 拿來當教訓不合自己心意的子女的手段
這種現象如果拍成電影定必幽默至極 想必能風摩全球
看著這些文章 有時候我會覺得環境的重要性是不是都被忽視了
父母的影響很大無可否認 可是除父母之外 住在哪裡 認識的都是什麼人
難道就真完全不重要麼
再說 完全按照「育兒聖經」把孩子養大
如果真能完全一樣的養出一模一樣的成功例子
思想 個性 價值觀 職業 財產 穿著的光鮮衣服 什麼鬼都通通一模一樣的
我想我會被人類的可能性之狹窄給嚇死
世界上富有的人很少 貧窮的人則很多
眾人云云的勵志電影主角 富有的也一樣很少 貧窮的也一樣很多
可是很奇怪的 電影中後者成功的機會十分的高
「在惡劣的環境下成長,所以想要改變生活」、「想要回報父母」、「要讓看不起自己的人XXOO」…
把育兒文章也綜合起來看 好像就造成了一種錯覺
沒錢的屁孩就一定想要出頭天 爬得超級高 洗刷侮辱 要賺超多錢當大老闆
只要方法恰當 就算沒錢孩子也一定能出頭天
這種盲目相信單一性未來的想法 算不算是一種掩耳盜鈴?
看看那些你認識的人吧 當你上司的 比你有錢的 有權力有地位的
沒品的要用罵多少天 有品的要用幾根指頭才數的完
窮巷狗闖出一片天 可以當作佳話
跛腿狗掉入臭水溝 誰會仔細欣賞
電影拍得爛 責任也不一定全在主角的演技上 誰又注意到配角燈光場景還有導演幹了什麼?
又或者只是給評論的人就是沒什麼原因的覺得爛?
…
好好,OKOK…
也許看了還是比沒看要好那麼一點啦 隨便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