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6日 星期五

免費使用的身份認同

雖然不希望這麼說,可是我的經驗一直在告訴我身份認同感這東西廉價的不得了

帶地區性效果的國民身份認同,只要你在某國出生,就算你不問不說都馬上有使用的權力
而每個國家都總有一些優點,所以總有借口可以讓你說出「我喜歡OO國我就是OO國人」
雖然我沒有針對的意思,但是可能由於對國家的愛難以用文字形容,導致邏輯偶有混亂,總讓我哭笑不得:
喜歡OO國好像不能代表你就是OO國人,不可以因為喜歡就不管國籍和國家的法律啊
就算把話反過來,「我是OO國人所以喜歡OO國」,老王賣瓜好像也沒什麼說服力啊…

嘛,小小的笑話就此打著
其實沒由來的喜歡我覺得還算OK啦,畢竟人類就是蠢得無藥可救的生物,愛情什麼的也是差不多不是嗎
讓我看不爽的,主要是那些「充滿理性(說得好聽的話)」的身份認同發言

常見如:「國家發展一日千里是世界第一我自豪所以我是OO國人」
完全就是利慾薰心不止還要表露無遺,可真相當使人火大
拿有沒有錢來判斷自己屬於哪國人的做法未免太勢利眼了吧
都已經感想像得到,當你發現XX國比OO國更有錢之後就馬上申請改變國籍的景象了
好歹給我提出一些「國家文化」、「風土人情」之類的好聽一點的理由啊好嗎

其實也不止是國家,無論是人種、縣市、家族姓氏等都有類似的問題
一般的民眾身份認同,從自己的角度來看頗有「劉翔跟我喝過酒」、「馬雲是我老鄉」、「我跟李白一樣姓李」之感
說白了就是「想盡辦法讓自己沾點光」的心態,只要出頭的「明星」跟自己有一點關係,哪怕是名字的筆劃數一樣也可以跟自己扯上關係,然後自我感覺良好

「反正是事實,我真有跟名字相同的人有關係,我生來就是OO國人」
雖然並無不妥之處,但是總讓人覺得十分難以接受

比如說有學者畢生致力於研究某國的文化風俗,所以深深地喜歡上該國家
那麼學者說「我喜歡OO國」,即使學者的國籍不屬於該國家,也(可能)讓人欣然接受(有足夠的行動證明)
然而,一般人又有什麼東西可以證明自己沒有在濫用歸屬感,並以此收割「自我感覺良好」?

讚美自己的國家(或其他身份認同)原來是為了迂迴地長自己威風(或者拍馬屁)
--這越想越替嘴巴不夠大但是一片真誠的人覺得不值

(…好吧,不會說話和交際還是沒辦法抵賴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