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4日 星期日

朋友

想起以前跟認識的人聊過的雞肋話題
話說某認識的人看到路上的一對對男男女女後,突發奇想地聊起結交異性朋友的途徑(我看他是想交女朋友吧…)

自己對於這些話題著實沒什麼興趣
除了因為就算找伴也沒辦法消除「為人所伴隨著的孤獨感」
說起找伴的方法,不就是耍文青啊卡拉OK啊聯誼之類的經典套路嗎(動漫腦)
以喜歡相同的音樂/作品、聊天說話幽默有趣、唱歌很好聽/聯誼裡「一見鍾情」之類的「浪漫理由」,作為交往的契機,自己感覺還是很薄弱
…還是說大家都覺得上面這些東西就已經很浪漫了,只有我讀不懂空氣嗎(orz)
總之,以這些理由開始的關係,自己認為即使沒被騙,基礎也太弱,可能沒多久就各散東西

雖然把這些活動當作鎖定目標的方法,日後再慢慢加深關係也未嘗不可
可是靠著電話和偶爾的約會,對一個人的理解,幫助終究有限
而又有多少人能完全包容另一個人真實的一面呢?
特別是會出席這些活動的人多半都「有一定見識和想法」(除了勇於嘗試的宅宅)
自己並不討厭有見識的人,可是「半生不熟的見識」永遠是點燃我憤怒的火種
預想到自己會被氣得一肚子火的結果就已經沒興趣了

此外比較大的問題是,偶爾(經常)在這些交際活動出沒的「毒蛇」
不是所有人的目標都只是尋找另一半,有人的目標可能是錢,可能是找能出氣的目標
就算是一般的義工活動,宗教聚會甚至是老人興趣群組都虎視眈眈的人物
在更俗套的社交場合又怎麼可能缺席呢
有些人可以和毒蛇共存,不過自己自知屬於特別容易被咬的人所以就避之則吉了

嘛,不過話說回來,找伴不是本次的話題,就先不再繼續給自己找理由拒絕參與社交活動了

自己向該名認識的人打出「存在的孤獨沒辦法消除」的必殺卡牌後
他就哭笑不得的覺得我很消極,然後表示「能找到想法相近互填傷口的就很好了啊」

其實我覺得那一刻我自己還比較哭笑不得啊
互填傷口這種事,別說是找伴侶,就連找朋友我都不太敢

以前自己也偶爾發過關於「熟人」的廢文
雖然通俗的說法大概可以說是「朋友」,實際上以前的自己也十分期盼得到「真正的朋友」
不過現在我實在不敢承認有朋友,一般謂之熟人
因為帶著單純又一廂情願的想法被踐踏的感覺實在不太好受
直白點說就是:你把別人當朋友,別人把你當白痴
更麻煩的是,你沒辦法知道事實如何
就只有「如果」二字,像斷頭台的刀片一樣,停留在頭上等候著判刑
(哇難得我寫出這麼有雅意的句子)

就算不至於全都把你當白痴,可把你當傻子或者不認真對待你的想法的一定不少
對於敢於分享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提供思想線索的人,自己也不知道該說羨慕還是什麼
如果我突然把自己的想法幾百幾千字的吐出來,別說是得到理解,沒把別人嚇跑就很不錯了
(雖然我就正在做這種事)
不過我回應文章底下的留言,是出於有機會說更多自己的事的原因,還是真的有認真關注留言的人的想法呢?
在我不爽別人的同時,我也沒有完全的資格否定他人,醜陋的自己還是自己待著比較好過
小時候的確很寂寞,不過數百年(大概沒那麼久)的人生都已經習慣了

然而這種自得其「獨」的和平派做法雖然難受傷,我卻沒辦法忽視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因為可能會帶來另一種同樣使人難受的後果:
如果別人沒把我當白痴,而是出於一片好心呢?
這樣一來,自己不作出回應也許沒什麼壞處(好吧,其實對健康還是很壞)
但是有可能會傷及別人的心靈
讓別人跌入與自己一樣的痛苦之海之中


可是我到底應該怎麼辦?
踏著再堅實的道路,都懼怕著大地的崩塌
再「真誠」的文字和話語,也無法動搖人類無法互相理解這真理
這個道理對我如是,對他人亦如是
了解這一點的我應該做些什麼?能做些什麼?

我很想給出一個好答案,不管是正面還是負面的
可是我真的答不出來

也許很多餘又很自作多情或者無恥又毫無意義不明所以吧
可是還請容許我在此說一句

對不起

我比較能感受到別人的惡意,卻老是看不清哪些才是善意
可能沒有回應到很多很多人對自己各種各樣的期望吧
一次又一次地讓各位失望,實在很抱歉
雖然很這麼說特別無恥,不過接下來大概還是會繼續讓各位失望--希望盡量不會吧

有很多想說的話,可是實在不知道該從何說起
寫太久而且時間太晚,腦袋也漸漸變得不靈光,還是先止住吧

2019年2月1日 星期五

年末廢文

也差不多要過年了 所以隨便祝福在讀這篇廢文的雜魚新年快樂
感想仍然是除了人類的問題很無聊(包括自己)
因為沒什麼特別有意思的感言所以隨便推薦一下老電影
不記得自己有沒有介紹過(懶得翻舊文)

片名:天使之卵
在華人的圈子說起天使感覺好像都和愛情有關(有夠俗爛)(以什麼都跟愛情扯上關係就能撈到好處嗎…)
這部的天使所指的很地道的宗教上的天使
黑白的畫面和詭異的氣氛應該足夠讓你知道這不是什麼歡樂作品(有夠煞過年風景)
然後自己也懶得介紹太多內容,只說一句:電影最後的「後味」引出的絕望感相當使人深刻
嘛,有沒有興趣看自己決定

說起來自己總覺得日文「很長」,中文一個格子可以寫完,日文卻要佔好幾個格子的空間,讀起來很麻煩(有夠懶)
雖然修辭手法很多,使用率也奇高,但是明明可以簡單表達完卻不得不拖很長(歌詞大敵)
語言和文字這種東西,雖然越是複雜越是詳細 越有助於理解使用者的情感和思想
不過不一定所有情況都需要那麼詳細吧…
說到底人類根本不能互相理解,太詳細真的有意義嗎…
其實大概很有效果,所以才會有那麼多日本網民熱衷於「理解他人」(挖別人的個人資料)
雖然有高有低,不過(作品的)心靈深度也是自己沒在其他文化中所見過的(其實也許只是動漫文化影響力太強而已)
另外自己覺得有不少作品都流於某種特定的印象,而不是更接近個人層次的個人思想
所以有時候自己看著也會覺得不耐煩(特別是在「價值」迅速消退的現代)
任何文化都有其優點和缺點啊